站点公告:
微信公众号gxdmw_com
高校动漫网 首页 校园 校园热点校园视野

学校要不要放“春秋假”引热议!你怎么看?

简介
什么?你说啥?学校春夏秋冬都要有假放了?新增春秋假居然有10到15天?这是真的吗?消息从何而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提交了《关于落实大中小学春假、秋假的建议》。黄细花建议,将春假 ...

什么?

你说啥?

学校春夏秋冬都要有假放了?

新增春秋假居然有10到15天?

这是真的吗?

消息从何而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提交了《关于落实大中小学春假、秋假的建议》。

黄细花建议,将春假设立在“五一”前后、秋假设立在“十一”前后,假期可以设计为10至15天左右,配合推动职工带薪休假,以便父母和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旅游度假。

最近,教育部官网上挂出了回应!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212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字〔2019〕153号

您提出的“关于落实大中小学春假、秋假的建议”收悉,现就涉及教育部业务部分答复如下: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和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均对大中小学放春、秋假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了小学和初中的课时总数和各年级周课时数,划分了每学年教学时间和学校机动时间,学校机动时间两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对普通高中教学时间、社会实践和假期作了相应规定。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考虑到各地和学校的地域特点、办学条件等存在一定差异,教育部赋予地方和学校合理而充分的教学管理自主权。在保证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各地可以结合实际,对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做出具体安排。2016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

根据上述规定,各地在保证中小学校完成国家规定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结合实际创新课程实施举措,积极探索安排春、秋假,特别是把春、秋假安排与开展游学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浙江省杭州市自2014年起在全国率先进行中小学春、秋假试点。浙江省嘉兴市自2015年起,推行普通高中“学段制”的教学安排,各高中学校在原有寒暑假的基础上,增加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近年来,北京市也通过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推行中小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开展一周左右研学旅行等。

由于学校假期调整涉及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从近些年探索情况看,大部分地方在实际操作中均持积极而谨慎的态度。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春秋假,还需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深入评估。教育部将认真研究您提出的意见建议,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出台相关政策规定。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9年9月25日

关于春秋假,多家媒体进行了讨论。一起来看看!

增加春秋假不应止于“数字变化”

教育部的回应很明确:学校假期调整涉及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应持积极而谨慎的态度。在全国范围内增设春假、秋假的那一天,恐怕不会那么快到来,而其最终决策的过程,也会牵涉到更多部门,需要更漫长的调研和试验。

尽管全国范围内增设春假、秋假没有时间表,但不少地区、学校早已先行先试。然而,对一件事,要看到其利好,也要看到相应的付出。对学生来说,春假、秋假也许没有想得那么美;而对家长、教师而言,春假、秋假更是一个让人倍感纠结的话题。

很多大学生为“别人家的学校”设置春假而钦羡不已,却很少注意到,相关高校的学生并不会因为多了几天春假,而减少整体学习时间。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在设置春假的同时,还坚持实施“国际小学期”制度,本科生在校期间要修满一定学分,而“国际小学期”利用的是通常学校的暑假时间,时间长度接近一个月,因为以来自境外大学的外教授课为主,学习强度相比平时有增无减。春天多休息几天,夏天还上一个“学期”,这笔账很划算吗?

如果春假、秋假从个别学校的尝试,成为普遍性的制度,一学年由三学期、四学期组成的制度也会相应固化。这恐怕不仅是学习时间长短的问题,还是学习节奏变化的问题,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需要重新适应。一年四个学期,是不是意味着四次期末考试?学习的周期缩短了,对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的要求也相应地提升了。

在大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当下,设立春假、秋假,其意义自然不容抹杀。然而,设立春秋假的立足点,不应该是简单地放假,而是让学生更有效率地成长成才。哪怕多放三五天假,并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也应当看到,让学生更好地分配学习时间、增长本领,才是制定假期规则的根本目标,也更能取得社会共识。

在社会关注中小学生减负、狠抓大学教育的当下,探索新型教学日程,应坚守教育规律。对劳逸结合的学生来说,利用增加的春假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再利用灵活的学习时间接触新的知识,确立自己奋斗的新目标,就很“值得”;而如果只把假期增减视为数字变化,恐怕就是缺乏深入思考的折腾。

(作者王钟的,《中国青年报》)

学校要不要放“春秋假”引热议!你怎么看?

春秋假“做什么”比“放几天”更重要

春秋假的好处自不必提。俗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适当的假期既能把减负落到实处,也有益于学生们调节身心,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

比放几天假更重要的,是利用假期做什么。从传统上看,我国古代学生们放假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史记·春申君列传》中载,“因游学所以能博闻”。用外出游玩、揽山川风水入己之怀抱,成了古代文人提高道德修养、增长学识的有效方式。孔子出游列国,确立了“比德”的儒学审美观念。而我国教育家也早就意识到假期过少对于学生的负面作用。1905年,被尊为南开“校父”的严范孙先生就批评旧式私塾教育假期过少,不符合新时代教育和学生成长的需求。

由此可见,学生们如果能够好好利用春假、秋假增长学识,广博见闻,将会对自身的成长大有裨益。

利用假期游玩需要带着计划性、目的性。应当以看待一种学习方式的视角而非旅游或玩耍的态度看待假期,通过异地文化的感受与求知提升自身的素养。从教育规律上看,将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实现知行合一是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此,通过春秋假期让学生们带有目的性地出游,有利于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部的答复中,也强调了春秋假应与实践相结合。这也与目前社会对创新创业以及智能产业的需求相契合,弱化了以往象牙塔式的教学,把“教室”搬到日常生活中、搬到大自然里,避免了学生走出校门仍是一张白纸,有助于培养具有高度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

(作者杨仑,《科技日报》)

学校要不要放“春秋假”引热议!你怎么看?

放不放春秋假应采取审慎性原则

设计中的春秋假具有极大善意,真正落实下来也利国利民。不过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差异,春秋假落地也面临挑战,其间不乏反对的声音。来自家长的担忧在于,学生放假后家长不能跟进放假,则孩子出行旅游就难以实现,尤其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自理能力差又不能让其跟团旅游,放在家中又无人照顾,在实施课后延时服务的大背景下,增加假日反倒给家庭照顾带来诸多不便。若是无人照顾,未成年人的安全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假期的调整和增加,反倒给家庭带来了新的烦恼。

在带薪休假目前还无法得到很好执行的情况下,春秋假“行万里路”的游学目标就难以成行,没有了家长的陪伴,出行计划也就难以实现。同时,实施春秋假的目的在于“错峰出行”,解决集中出行所带来的拥堵问题,但集中放假依然会面临类似的困境。

当然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学生每学期在校的时间相对固定,学校弹性利用的空间并不大,繁重的学习任务无以减轻,放假时间的调整与增减,会造成教学与学习任务难以完成。初高中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家长、学生和老师都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连时间较长的寒暑假都被各种补课所占用,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息时间调整,反倒会产生各种新的负面效应。

恰如教育部在建议中回复那样,由于学校假期调整涉及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持积极而谨慎的态度。一方面要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学生、家长和老师等真实诉求,吸纳更多的民意并形成更大共识;另一方面,要采取边试点边评估的办法,对试点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要尊重地方自主的权利,由各地和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防止“一刀切”所带来的风险。

(作者堂吉伟德,东方网)

学校要不要放“春秋假”引热议!你怎么看?

普及春秋假这事儿,你怎么看?

欢迎来评论区留下想法!


本文编辑 | 任赫

责任编辑 | 任赫

参考来源 |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11日第2版《放不放春秋假要科学论证》

收藏 邀请

相关分类

精彩阅读

推荐资讯

广告位

扫描,进入官方淘宝店

扫描,关注官方微博

联系我们

QQ:84951362

媒体合作
校园投稿: tougao@gxdmw.com
商务合作: admin@gxdmw.com

手机版|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关于我们|高校动漫网

Powered by Gxdmw.Com X3.4© 2008-2023 Discuz Team. 苏ICP备1202846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20251 公安机关备案号:苏32058202010001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