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公告:
微信公众号gxdmw_com
高校动漫网 首页 校园 校园热点校园视野

8位浙大人新当选两院院士!这位42岁的大神请了解一下

简介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共8位浙大人当选!其中,浙江大学1999届应用数学专业校友孙斌勇的名字在留言区刷了屏。院士名单截图42岁,就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位从渔村里走出的 ...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共8位浙大人当选!

其中,浙江大学1999届应用数学专业校友孙斌勇的名字在留言区刷了屏。

8位浙大人新当选两院院士!这位42岁的大神请了解一下

院士名单截图

42岁,就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位从渔村里走出的数学家,到底有多牛?

从小就对数字敏感 ,受名师引导确立研究方向

孙斌勇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六横双塘社区孙家村,家里兄弟三人,他排第二,上学时,兄弟三人成绩都不错,而他和双胞胎弟弟尤其聪明伶俐,数一数二的学习成绩使他们自幼便成为岛上的名人,被传为佳话。

8位浙大人新当选两院院士!这位42岁的大神请了解一下

据孙斌勇母亲说:“斌勇从小就对数字特别敏感,拿算‘二十四点’游戏来说,他几乎是一拿到牌,看一下就能算出24来,八九岁时,他就能赢过一般的大人,以至于一些小伙伴都不愿意和他玩这个游戏。”

而谈起孙斌勇在数学上的天分,母亲也自豪地告诉记者,孙斌勇读小学六年级时,就解出了他哥哥中考模拟题的压轴题,“虽然兄弟俩是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但答案都正确。那时,斌勇还没学过初中数学呢。”

上初中时,孙斌勇各科成绩都很优异,文理科总分经常为年级第一,数理化竞赛都得过奖项,最令人感到诧异的是,有一次他竟获得了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孙斌勇认为这是自己运气好,因为初中时化学并没怎么学,平常作业也很少,对于参加化学竞赛没有进行特别的准备,就是之前临时抱佛脚背背书,不过那时他的记忆力确实很好。

等到高中快毕业时,由于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屡获金奖,曾以满分成绩获得浙江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名,孙斌勇直接被保送到浙江大学数学系

上大学时,数学专业中开设有涉及计算机编程的数据结构课程,孙斌勇写了个程序,在计算机系的弟弟便把他写的程序拿到系里老师那儿去做测试。一般编写完的程序中会存在bug(程序设计中的漏洞、缺陷),需要不断修改才能通过测试,而孙斌勇编写的程序检测中没有发现错误,整个程序一遍顺利通过。如此严密的数学逻辑和思维,连双胞胎弟弟也由衷地感到惊讶和赞叹。

大学期间,孙斌勇被选派参加了在香港大学组织的李群系列课程的系统学习,两个学期时间,孙斌勇有机会跟国际上一流的数学家们进行学习。其中包括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波莱尔(Borel),以及后来成为香港地区中科院两位数学院士之一的莫毅明教授。此后,他师从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励建书教授,继续深入李群论方向的研究,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8位浙大人新当选两院院士!这位42岁的大神请了解一下

访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2004年,孙斌勇博士毕业的时候,第一篇论文还没有发表,之前问导师需要有论文吗,导师的答案是不需要,他毕业的时候也没有论文。2007年,孙斌勇才正式发表第一篇论文,其实这在数学界不足为奇,一篇高质量论文从投稿、审稿到发表,周期较长,往往需要花费数年时间。读博期间,导师励建书给孙斌勇提了三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只要做出来其中一个就可以毕业了。

孙斌勇感觉自己在学业上一直挺顺利,大学期间老师们都对他很照顾,读博后导师励建书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予他帮助。从给他提出三个重要的问题,为他联系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做博士后,到推荐他到中科院工作。孙斌勇认为最主要的是,攻读博士期间所确立的研究方向面临很多未解的问题,吸引自己不断进行钻研探索。

2005年,孙斌勇入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他一直致力于典型群无穷维表示论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和合作者最终证明了典型群重数一猜想,以及典型群Theta对应理论中三个最基本猜想:重数保守猜想、守恒律猜想和对偶猜想。

2017年,孙斌勇又以自己博士论文里的结果为基础,证明了上世纪70年代著名学者提出的L-函数非零假设。

2011年,孙斌勇被破格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12年入选中组部首届“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4年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16年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次这个领域的获奖者是华罗庚

2019年年初,孙斌勇以“典型群表示论”项目获评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8位浙大人新当选两院院士!这位42岁的大神请了解一下

“典型群表示论”是当代数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和理论物理的各个分支中。上次该领域的获奖者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他于1956年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时隔63年,中国数学家在典型群方面再一次取得突破性成果,引起国际关注。该成果被孙斌勇的国内外同行称作“孙的突破”“该领域的基本定理之一”“已成为众多国际数学家工作不可替代的基础”……


得奖后,孙斌勇接受了《舟山日报》记者的采访,在采访时,他也谈了谈自己的数学学习心得。

记者:你的获奖项目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有点高深,读者更多的还是关心你这个人,你是怎么学好数学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正儿八经把数学作为人生的事业来做?

孙斌勇:起先根本没想过,从大学开始是专业学数学了,也是从那时开始慢慢积累,后来逐步定型,越来越喜欢。有些定理在自己手上得以证实,并在不断深入中发现其它好的定理,发现数学之美,那感觉是美妙的。

 

记者:那你就没发现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孙斌勇:我小时候看书特别仔细,我想这是唯一的。

  

记者:细到什么程度?

孙斌勇:每一句话都能理解它什么意思。数学里,每一个定理,比如不等式,我都能自己证明。

  

记者:也就是说书里的一些公式、定义,你不是机械地接受,还要搞清楚它是怎么来的,自己证明?

孙斌勇:对,我从小就这样了。比如说圆的周长,我得搞清楚圆的周长公式怎么来的,其实这就是π的定义。如果算圆的面积,那不是定义了,是需要证明的。我都要自己搞清楚了,哪个是定义,哪个是定理。

  

记者: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老师教什么接受什么,谁会想着书上的公式再去求证一遍?

孙斌勇:我就是想搞明白,想学得清楚,不稀里糊涂地学习。很多人越学越糊涂,尤其是数学。

  

记者:那我想请教了,如何学好数学?

孙斌勇:我的经验就是把书看得很细,习题适当做一点,但我做得不多。

  

记者:我印象里学数学还是题海战术,再整理错题,所以孩子们都学得很辛苦。

孙斌勇:当然这也是方法,像我说的这种对高二、高三的孩子,估计已经来不及了。如果从小像我说的这样学的话,整个系统都弄明白了,做几套题目就好了,不见得要花很多时间,做很多题目。

 

记者:你说的系统就是它怎么来的,怎么运行的,像庖丁解牛一样,一层一层捋清楚,举一反三。

孙斌勇:对,就是这样。把最基本的抓住,学数学还是轻松的,我读书从来没觉得苦。

 

记者:你觉得自己什么样的特点对学好数学比较有帮助?

孙斌勇:我做事比较细,比较慢。

  

记者:学数学,老师不都要求计算要快吗?

孙斌勇:我从来不要求快的,能笔写的不口算。我和女儿也这么说,稳是最重要的。比如发射火箭要1000个步骤,你每步花2倍时间,保证正确率,只是多花了2倍时间,但哪一步算错的话,毁的是整个工程。我们一个几十页的证明,也是靠一步一步来的。

我不赞成刷题,也不赞成做太难的题。做难题,费时间,花脑子,对于知识点的增长用处也不大。有些题目挖空心思,你解出来了,就证明你聪明了,不一定啊,做难题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尺。我强调的是学习要增长知识,对整个知识体系的理解、运用,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创造知识。

作为一名研究人员,孙斌勇感觉中科院的学术传统比较好,所在数学院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没有行政的负担。除了审稿、在教学上指导研究生,孙斌勇大部分时间可以自己学习,做研究。“每天需要很多时间学习、查资料,因为现在那么多数学家,每天有很多新的内容出来,都要学,要了解学习最新的进展。然后自己想问题,把它写下来,有空闲的时候也会想数学,在哪儿都可以思考。”

当被问到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遇到难题时会怎么做,孙斌勇斩钉截铁地说,“那当然要坚持了,要一直去想。很多时候是问题本身没有弄明白,需要先把问题弄明白,所以要学习。一个问题,它肯定不是孤立的东西,附近有很多知识,把它周边的知识都要学明白,理解了这个问题你才能解决它。很多问题都是当你把它理解清楚了,就快做出来了。”记者好奇地问孙斌勇,解决那么多艰深的数学难题是否有痛苦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答道,想数学问题没什么痛苦的,即使那个问题做不出来,理解它的过程中还是会得到很多新的知识

学习要警惕无效劳动,不要平行地做很多重复劳动

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数学基础理论研究水平还存在差距。对于数学人才的培养,孙斌勇认为,“如果目标就是培养数学家,还是要早点起步,因为现在要学的东西很多,基础比较庞大,早点学比较好,而且要学得系统。像中小学里面做很多题都是平行的,那些题目做一个,再做一个类似的,都差不多,这样的学习是无效劳动,不要平行地做很多重复劳动。一个理论要系统深入地学下去,深度更重要,一直坚持下去就可以了。”

8位浙大人新当选两院院士!这位42岁的大神请了解一下

温馨小家庭

如果看一份数学考卷,孙斌勇的要求会不太一样。有些人觉得把试卷答满就好,即使每个题都做的有点错有点对也没关系。孙斌勇觉得,哪怕只做对一道题,其他都是空白也是好的,他更欣赏要做就全部做对的这种学习方式,他认为数学思维应该是这样的,不要学得稀里糊涂的,会的就要完全搞清楚

关于做数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特质,孙斌勇的看法是,“数学天赋需要一些,但其实聪明的人并不少,是有耐心的人比较少,做事情浮躁的比较多。我觉得学习,特别是学数学,主要还是有耐心,千万不要着急。其实各行各业都是这样,一直踏实地做下去,一个事情做十年总比人家做几天的厉害。”

孙斌勇觉得,学习好坏最重要的还是态度问题,一种踏实的态度。有些人虽然学历很高,但一开始逻辑就不太明白,便稀里糊涂地读了很多书下去。“因为着急,一个问题还没搞清楚,又想学更多的东西,那就一直弄不明白。如果不着急,不要求学得多,就学那么一点点总是能弄清楚。要有不急不躁的态度,非得把问题弄得很清楚才可以踏实往下走。”

谈到如何看待奥数竞赛,孙斌勇的观点是,“有一部分感兴趣的人去参与一下可以,不必要谁都去干这个事情,我更赞成系统地学一个学问,一直深入学下去,那肯定比参加奥数不停地做竞赛题练习要好,做一千道奥数题,跟系统深入学一个理论是没法比的。” 他继续解释道,对于有些本来就在认真学习数学的同学,顺便参加一下奥赛,水到渠成拿金牌,那挺好的。如果把拿金牌作为最大目标,花很大精力在那是不值得的。如果花费很多时间又没拿到金牌,就更加不值。

相对于自己小时候可以自由生长的状态,孙斌勇觉得,“现在学生最糟糕的是,大家都在学同一样本领,而且很多人学习的所谓本领就是为了对付高考卷子,太单一了。”他认为,“中国那么多人,应该有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要有个性比较好。”

孙斌勇说自己就是一个选择了做数学研究的普通人,也会炒炒股,看看电视剧、网络小说;他喜欢慢节奏,生活中享受逗女儿玩,带她去爬山,也会教她数学。他跟母亲很聊得来,虽然母亲更愿意待在老家,不能陪在身边,但他会常回家看看,跟母亲一起叙家常。

通过跟孙斌勇交流,记者感到,正像中科院数学院的工作人员所说的那样,数学家们都很单纯,一旦跟他们接触,会发现他们是非常可爱的人。

当之无愧,灿若星辰的浙大人!

跟着小编一起,

继续来看看院士风采吧!

中国科学院

叶志镇

8位浙大人新当选两院院士!这位42岁的大神请了解一下

1955年出生,浙江大学1982届电机本科,1984届光学仪器硕士,1987届光仪系博士。现为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1994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获“金牛奖”;1995年选为浙江省首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996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99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6年被聘为浙大首批求是特聘教授;2007年选为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获浙江省优秀回国人员称号;2008年、2010年获中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2012年评为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浙大教书育人标兵、全国宝钢优秀教师;2013年评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2014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共产党员,获浙江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评为浙大永平教学贡献提名奖。

主要研究为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制备、物性调控与LED应用等。先后承担国家“973”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10项(重点项目3项)、省部科研项目30多项。在ZnO p型掺杂技术与LED发光器件,ZnO透明导电薄膜与透明电子器件,纳米材料可控制备及环境、传感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科技一等奖4项,省部科技二等奖4项。中国发明专利98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出版学术著作3本,参编4本。发表SCI论文500多篇, 包括AM, AEM, Nano Lett, JACS, PRL, JMC 等(IF>5.0)77篇、APL 46篇, SCI引用10900余次,H=49。

孙斌勇

8位浙大人新当选两院院士!这位42岁的大神请了解一下

1976年出生,浙江大学1999届应用数学本科。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数学院“陈景润之星”、中科院“华罗庚首席研究员”,曾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主要研究李群表示理论,在典型群无穷维表示论、L-函数等数学前沿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有关科研成果发表在包括《Ann. Math.》、《J. AMS》、《Invent Math.》等国际顶级数学学术刊物上。

朱永官

8位浙大人新当选两院院士!这位42岁的大神请了解一下

1967年出生,浙江农业大学1989届土壤与农业化学本科。现任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留学回国工作成就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国家级人才。

研究工作涉及土壤-植物系统中微量元素和污染物迁移和生物转化的机制,主要包括根际过程、微生物分子生态和植物分子生理学等。研究小组系统研究了植物砷吸收积累的生理与分子机制,揭示了水稻根表铁膜与砷动态的关系,发现和表征了植物砷酸还原酶;系统分析和表征了全球水稻砷、硒的含量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发现砷污染可能导致水稻硒等有益微量元素的积累;揭示了蓝藻砷甲基化的分子机制;阐述了植物菌根菌共生与污染物的根际过滤机制及菌根依赖性(生态专一性)与植物磷素高效的相互关系;探明了水稻根际氧化-还原梯度上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系统分析了土壤-植物系统钾铯交互作用的机理。研究重点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和植物对污染物的生物转化机制与调控,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等。主要研究成果于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已在PNAS,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Plant Cell,New Phytologist,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1余篇。截止到2014年1月15日,共发表SCI论文201篇。总被引次数6293次,平均每篇被引31次,h-index为43。


中国工程院

任其龙

8位浙大人新当选两院院士!这位42岁的大神请了解一下

1959年出生,浙江大学1982届高分子化工本科,1987届化学工程硕士,1998届化学工程博士。现任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制药工程学科带头人,生物质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省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超临界流体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化工学会过程强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长期从事化工分离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创建分子辨识分离工程平台技术,实现生物基原料到高端化学品的高效制造,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获发明创业奖、赵永镐科技创新奖等奖励。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十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90余件。建成有国际影响的化工分离创新团队,为我国化工、制药等行业的绿色生态转型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文兴

8位浙大人新当选两院院士!这位42岁的大神请了解一下

1964年出生,浙江大学1999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现任浙江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3年度)、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000年度)、桑麻纺织杰出青年学者奖(2000年度)各1项,以第二完成人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6年度)1项。2018年11月,获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产业创新奖”。

一直从事纤维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工作。已承担完成近包括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近三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5篇,授权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

胡培松

8位浙大人新当选两院院士!这位42岁的大神请了解一下

1964年出生,浙江农业大学1986届种子本科。现任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

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二完成人获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省级二等以上奖励9项。获得发明专利11项,品种权17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4年获得第5届中国作物学会科学技术成就奖; 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工程,其领衔的“水稻品质遗传改良”团队2011年获得农业部农业科技杰出人才资助,2013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7年入选浙江省特级专家。

一直从事水稻品质遗传改良研究,在种质创制、品质高效评价和优质稻培育等取得多项获奖成果。主持育成了优质专用早稻品种中嘉早17,2014年单年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育成中优早3号、中优早5号、中鉴100、中香1号、中鉴99-38、中健2号等南方主栽优质稻品种19个。

陈薇

8位浙大人新当选两院院士!这位42岁的大神请了解一下

1966年出生,浙江大学1988届化学工程本科。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专业技术少将。

2003年荣获第14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第二届“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全军“非典防治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荣获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曾获"201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2015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荣誉。

多年来一直从事生物防御研究,领衔承担了多项国家、军队重大研究项目。在SARS肆虐期间,陈薇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国内外首先证实IFN-ω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复制,并完成了30余所SARS定点医院近14000名医护人员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药物对防范一线医护人员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方面,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 “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王坚

8位浙大人新当选两院院士!这位42岁的大神请了解一下

1962年出生,杭州大学1984届心理学本科,1990届工业心理学博士,1994-1998年任杭州大学心理系主任。现任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

2008年9月加盟阿里巴巴集团担任首席架构师一职,帮助阿里巴巴集团建立世界级的技术团队,并负责集团技术架构以及基础技术平台建设。2009年7月,他又被指派为阿里软件的首席技术官。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负责所研发的SQM大规模数据处理处理系统被用来帮助Office 2007以及几十个微软产品的开发。北京adCenter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也被广泛用于微软新一代广告系统中。由王坚博士主持发明的数字墨水科技已经应用在了Tablet PC、OneNote 2003、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 2005,Windows Vista以及下一代Windows等产品中。

在此,向新当选的各位老师、校友们表示热烈祝贺!

内容来源:募格学术《42岁当选院士!2019年中科院增选结果中最年轻的他究竟有多牛?》整理自今日普陀、舟山晚报、中华英才、舟山日报、百度百科等 | 浙江大学校友总会 |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官网等网站资料

收藏 邀请

相关分类

精彩阅读

推荐资讯

广告位

扫描,进入官方淘宝店

扫描,关注官方微博

联系我们

QQ:84951362

媒体合作
校园投稿: tougao@gxdmw.com
商务合作: admin@gxdmw.com

手机版|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关于我们|高校动漫网

Powered by Gxdmw.Com X3.4© 2008-2023 Discuz Team. 苏ICP备1202846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20251 公安机关备案号:苏32058202010001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