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公告:
微信公众号gxdmw_com
高校动漫网 首页 校园 校园热点校园视野

古代官商大户眼界超前,开办私立大学培养后代青史留名

简介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西火镇位于区域最南边,东与壶关县为邻,南与高平市和陵川县接壤,辖30个行政村。境内山川雄胜,人文璀璨,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甚多。东火村就是其中的一个著名古村,在上一篇文 ...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西火镇位于区域最南边,东与壶关县为邻,南与高平市和陵川县接壤,辖30个行政村。境内山川雄胜,人文璀璨,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甚多。东火村就是其中的一个著名古村,在上一篇文章中山西长治古村有个小皇城,土豪大户办丧事竟然不出魂。小编详细为大家介绍了东火村仇家的气势与神秘之处。今天,请继续跟随小编的脚步,去领略东火古村的文化底蕴。

一、追忆几位名人

一路走访,一路听西火镇宣传办主任葛主任的介绍,仇家、董家,这两个名字不时听到。路边的导览牌也有介绍,全是关于这两个大家族的事迹,显然这两家是村里的豪族大户。查阅资料发现,这两家不只是一般的地主财主,而是元明时期的官商大户,一家有官位至户部尚书、一家有双进士,这都是记载进《潞安府志》的大名人,至于两家出过的其他大小官员更是数不胜数。

做过户部尚书的是元朝末年董诚。顺治版《潞安府志卷十一·明贤》篇中记载:“董诚,字友道,潞州人,儒吏兼通,授兵部主事,累官户部尚书,守法奉公,僚属敬惮……其子孙衣冠盛于一时……”。元末乱世,董诚能做到守法奉公,辞官归乡后还与荫城人李维馨、壶关人杜敩在附近的雄山书院授课教学,时人称为“雄山三老”,其后人为官人数众多。

东火村现存的董家大院就是董诚及其后裔的故居,现在还保存几处院落。故居前院坐南朝北,门楼特别好认,窄而高大,上下两层。门楣上匾额题“环山带水”。东西门墙还不齐,东墙宽厚,缩进一米多,上面开一个圆窗一个方窗,推测是起门房的作用。西门墙就是倒座南房的东墙。遗憾的是,整排南房五间已经塌毁,只剩墙垣。

院子是一进两院,前院东西房都是一层,过仪门入后院,正房、东西配房都是两层的棚楼。院中木雕石雕精美,文化气息浓厚。其他还有供客人居住的新院,后院等,无论规模大小,都有精美的三雕装饰,显示出董家的学识修养和文化底蕴。

而仇家则名气更大,不仅在元明朝代出过两个进士,还有幸成为皇亲,而且在仇森、仇楫兄弟等主持家业时,立家规,定乡约,《潞安府志》上记载“其俗门内外雍雍肃肃,闾里无声”、“刑家化俗,声闻于天”,大意是说,仇家制定家规乡约,以致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村风整肃。因此被当地官员上奏于朝廷,被旌表为“义门”,这就是东火村义门仇氏的由来。

仇家一门数百年来,被《潞安府志》记载过的名人、义士、孝子有很多。当然最出名的就是那两位进士,一位是仇敏,元朝进士,明朝时官至兵科给事中;一位是仇敏的后人仇炅,官至户部主事。其他后人还有仇熠、仇楷、仇鸿、仇楫、仇森、仇朴、仇欄等都在潞安府志上有记载,他们或以官职、或以孝义、或以贤明闻名乡里,这也是东火村明显区别于其他古村落的地方。

名人故里,风范犹存。他们不止留下了青砖灰瓦的官宅建筑、公用设施,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修齐治平的精神财富,这是挖掘古村落文化底蕴最值得着力的地方。

二、想像一座书院

东火村的文化底蕴,不只是散布在村中的古民居、古庙宇、古井、古碾,更重要的是,历史上东火村曾经有一座东火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民间教育机构,也就是私立学校,但又比大家熟知的私塾教学档次要高,接近于现在的私立大学。它发端于唐朝,到宋朝朱熹创立正式的教育制度后,书院这一民间教育机构在宋代广为发展。当时,由富商、学者、官员等自筹资金,修建学舍,用于教育。像大家熟知的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山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就是此类民办教育机构。

而在长治市辖区内,古代民办书院也有不少,顺治版《潞安府志》记载,辖区内历代有雄山书院、心水书院、东山书院、藕泽书院、泰晋书院等,其中记载的东山书院,就是东火村仇家所建立。原文为:“东山书院,在长治县东火村,嘉靖间,义门仇氏建在东山之巅,制甚宏伟。”。随后的乾隆版《潞安府志》记载更详细:“……,义门仇森、仇朴建。吕楠记。有先师庙,学习堂,志道、据德、依仁、游艺斋,尊经楼,又有入德门,格心桥,后废。”

据上党区文化学者靳波考证,仇家兴建书院之前,是在住宅附近兴建义学,教育乡邻子弟,有五七十家之多,后来才在雄山的东岭,现在俗称为轿顶山的地方,将义学扩建为书院,占地有四亩大。

《潞安府志》上还记录了一篇仇森的墓志,从中可以知道,仇森兄弟创建的东山书院,所需费用完全是仇家供给。但也因为此,到仇森去世后,书院难以为继,先是搬回村里,后来就彻底停办了。计算时间,前后大约40多年,为明朝培养了大批人才,仅仇家子弟就有数十人各地为官。

从开办时间上看,东山书院比不上历史上的四大书院,但是,从它创办的前后经历来看,却是堪称奇迹。一是一己之力或者说一家之力创办;二是延续时间虽短,但却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三是开办在乡村,为中国文化在乡村的普及做了贡献,使平民子弟有机会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如今,东山书院的遗址上,一点也没有当年兴盛的痕迹,满目青翠的山顶上,只有微风拂过,书香满院、书声琅琅、学子嬉戏……这些该有的场景,只能在脑海中借鉴影视剧来演绎想象一下。

三、见证一篇乡约

东火村义门仇氏,以治家有方、孝悌节义受朝廷旌表。就在仇森创办书院的同时期,仇家还将家规扩大化,牵头订立《东火乡约》,这是当时一件大事,被专门设立条目记载入顺治版《潞安府志卷九·政事五·乡约保甲》篇。

家规、家训、家范,是治理一个家庭的规矩准则,国法则是控制管理一个国家的法则。古代社会中,国家权力只能掌控到县一级,县以下的乡村则是中央政权的管理空白,即所谓的“皇权不下县”。那么,乡村的治理如何做呢?历史资料表明,宋以前,乡村治理基本靠豪强,宋以后,基本靠乡绅。

而乡绅却没有法定的权力去治理乡村,怎么办呢?融教化、伦理、法规、祭祀、礼仪等权力与责任为一体的乡约保甲制就成了治理乡村的最优选择。

仇家牵头制定的《乡约》,是参考了当时很多名儒的想法,于正德年间开始施行。《潞安府志》里记载:“自正德年行之本乡,遂称仁让里……东火乡约行时绝无盗贼,亦无嚣讼。当时官府至其乡,数百人幅巾深衣,迎谒道左,为之改容。”前文提及的困瓜楼据说就是惩罚犯规的村民所用。

保甲制是皇权社会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甲设甲长。保甲制和乡约共同作用,可以教化村民、敦睦友邻、加强治安、防备盗贼、息讼止争,如果不考虑统治阶层对下层民众的统治与盘剥,单纯考虑乡约的实际效果的话,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这从它被《潞安府志》单独设立一篇专门记载就可以看得出来它的重要性。

行走在东火古村里,一栋栋古老的建筑背后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当年它们见证了一位位名人走出故里施展抱负、一位位名人回归乡下教化村民,个体的发达最终成为集体的荣耀,造福桑梓的种种善行义举,成为数百年之后后人凭吊的依托。古树无言、古道无声、古宅静默,可你却能从中触摸到一段段真实的历史、聆听到一段段生动的故事。东火村,你与古代名人共辉煌。

收藏 邀请

相关分类

精彩阅读

推荐资讯

广告位

扫描,进入官方淘宝店

扫描,关注官方微博

联系我们

QQ:84951362

媒体合作
校园投稿: tougao@gxdmw.com
商务合作: admin@gxdmw.com

手机版|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关于我们|高校动漫网

Powered by Gxdmw.Com X3.4© 2008-2023 Discuz Team. 苏ICP备1202846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20251 公安机关备案号:苏32058202010001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